靜電除塵器的分類
近年來,我國大都城市大氣汙染嚴峻,以PM2.5為代表的空氣細顆粒汙染物引起社會廣泛注重[1-2].麵對這一健康威脅,室內空氣淨化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挑選.而靜電除塵器(ESP)因功率高、阻力小和無耗材的特征受到注重,其在室內空氣淨化領域的潛力正被發掘和研討[3].
常用的電除塵器按結構可分為單區和雙區,差異在於前者內部顆粒的荷電和捕集進程一同進行,而後者顆粒荷電和捕集進程則分別在荷電區和收塵區完成.單區ESP結構簡略,處理流量大,常應用於工廠尾氣處理.但內部電流體的效果使其對小粒徑顆粒的捕集效果較低[4],臭氧發生率也較高[5],不適用於室內空氣淨化.相較而言在這兩方麵體現更優的雙區ESP更能滿意室內空氣淨化的需求[6-7].
近年來研討者對雙區ESP的研討重點在於超細顆粒物去除率的進步,研討方向可歸納為材料開發、結構規劃和參數優化.例如使用新的放電極材料或對收塵極表麵包裹泡沫材料,以強化顆粒荷電進程或減少二次揚塵現象,使超細顆粒物去除率得到進步[8-9].此外也有學者對雙區ESP的結構進行研討,目標主要為顆粒凝並結構的規劃,使超細顆粒在荷電的一同凝並長大,下降超細顆粒物的捕集難度[10].其他有學者專心於雙區ESP的參數優化,測定放電極電壓、供電辦法(AC/DC)、進口風速和顆粒粒徑與顆粒去除率的聯係,討論ESP電源參數的設定準則[11-12].
然而上述關於雙區ESP的研討均停留在實驗現象層麵,僅注重實驗條件與顆粒去除功率的聯係,缺少關於雙區ESP內部顆粒運動進程的知道.雙區靜電除塵的實踐物理進程非常複雜,內部電場、流場和顆粒物互相耦合,一種物理量的改動會引起其他物理量的改動,因此改動單一實驗條件以查詢顆粒去除率增減的做法很難反映現象背麵的原理和邏輯.應當對雙區靜電除塵進程建立完備的數學模型,研討內部的顆粒運動進程,對顆粒荷電特性進行定量分析,才能深化知道這一物理進程及輔導後續規劃.